文化

当前位置:首页>四时杂谈>文化
全部 14 社会 5 经济 1 文化 7

西方文化对中国百年冲击,文化自信需要思辨

时间:2019-06-23   访问量:1589

晚清,在枪炮声中,中国开始被迫接受西方文化洗礼。私塾、府学也逐渐被洋学堂所代替,海外留学归来的更成为人中龙凤。国门的打开、时代的巨变,也让文化上西风劲吹。

曾经“天朝上国”睥睨四方蛮夷,一下子却又恨不得把所有的中国文化统统碾碎埋葬。民国的学者们持全盘西化观点者甚众,甚至差点废除掉汉字。

百余年来,中国已经不是那个满目疮痍的中国,但是无论环境变化,似乎很难改变“西方的”就是先进的、优秀的潜意识;甚至这种自卑感在某些知识分子圈层更为普遍,西方文化认同甚至成为从未经历西方文化者的自标签。批判中国的种种似乎成为了一种时髦和先进立场。

 

普世价值还是普世主义?

现代西方文明和价值观,大抵起源于启蒙运动。“自由、民主、平等”等概念带动下,欧洲成功革命,进入了持续至今的全面发展阶段。

自由、民主、平等”本身而言,自然没有问题,也是迎合当时的社会需要,但是问题在于是如何践行“自由、民主、平等”,还是将之当作一种“立场”、“主义”而不作践行。恰如一些人士在一些运动中的表现,标榜普世主义,却全然无自由、民主和平等可言。

很多追求自由的人,真正追求的不过是成为“自由主义”的奴仆;很多追求民主的人,丝毫不考虑现实差异,用“民主”强奸“公平和正确”;很多追求平等人,用绝对平等上演一幕幕啼笑皆非的闹剧。

当普世价值成为普世主义的时候,和纳粹并无多少不同,以彼知名释放暴力和丑恶而已。

不得不说,西方其实也正在遭受“普世价值”演变为“普世主义”的虐心阶段,道德绑架让很多本该正常进行的事情,无从下手。

 


片面和无边界的可怕

 

这些年来,“情怀”、“温度”正在成为“有文化”人们的新衣裳,谁不讲点情怀,都不好意思出门。

于是,当北京整治拆墙打洞、当菜市场一个个消失、当热闹的街巷被冷冰冰的城市设计替代,很多人的“情怀”开始了,不近人情、没有“温度”成了政策实施者被批判的焦点。

确实,虽然我并不喜欢热闹,但市井气息的温暖,是一种别样的风情,也会是一个城市的缩影,我当然也希望有很多这样的地方,这方面我和这些“情怀”者们并没与不同。

但,事物从来都是正反两面,如果我们只看一面,那会是怎样?不管认同不认同,我们能否从另一方面先看看积极的意义?在很多事情上,“理解是一种能力、立场是一种态度”,没有另一个角度的理解,那么立场很可能就会变成偏见。

 


很多事情,没有对错,只有选择!我也是在很多年之后才明白这个道理。

十几年前,我还是一个媒体工作者,对于中国快速发展高铁,我和一些追求“民生”的老记们一样,觉得这种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的事情,不如真正去解决一些社会现实问题,毕竟当时还有太多事情可以做。

但,十年后再去看这个问题,又会是一种什么态度?当然,我们也可以选择温暖、幸福但并不富裕地去发展。我想,就现在结果来看,很多人的选择已经很明显了。

当然,很多事情不会完美,很多问题需要解决,但是如果无边界地用一些问题来否定本体的话,要么是居心叵测要么就是强词夺理了。

说这些,无非是依然有不少人,习惯用西方价值观看待现在中国的发展,一来不讲实际,二来没有宏观视角去看问题。

  


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哪里?

横亘在中西方文化之间的鸿沟究竟是什么呢?

文化差异是多方面的,进而在表现形式上也呈现不同方向。其实我们不难发现,“自由、民主、平等”相对而言,更多的是一种权利;而中国文化体系当中,我们始终在强调自身角色的各种责任。

更深层次来讲,西方教义下,原罪和个人自由其实是一脉相承的;那么所有的这些都会基于个人来展开;相对而言,没有太多宗族、社会、家国责任概念。

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则不同,我们有太多的责任内容,不仅仅是“天地君亲师”这类的礼教体系,还有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等基于使命、生命传承等的认知。中国始终是讲究精神传承的。个人并非“小我”而是“大我”。

当然,中国的文化传承有一个很大的断代,到清代书生们甚至关门研究“小学”了。

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其实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课题,这里无法展开,只能就核心层略做表述。

 


文化自信”不是玩笑

 

今天,一些国人之所以依然信奉西方价值观,根本上还是没有真正明白一些本质、没有去思考实际问题,因而才文化不自信,始终将西方价值观奉为圭臬。

如果非要说文化的先进性,殊不知中国的制度优势比西方先进了几千年,中国早在秦汉时就已经开始实施“君主立宪制”,是的,你并没有听错!从秦代开始,“皇权”和“相权”相互制衡,各种税收也分为“国库”和“皇室专用”,只不过确实历史上皇权相权之争长期存在,到了明代干脆就彻底让皇帝老儿给废了。近代郭沫若出于政治需要,谄媚地将战国到清代定位为“封建社会”,坐实了“资本主义”优于故往中国的先进性。

我无意于去贬低谁抬高谁。可以那么说,无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,全盘照抄,那么肯定都是渣渣;现如今打着复兴传统文化名义搞投机的人着实不少,他们所谓的复兴并没有结合现代社会环境,去做具有实际意义的事情,只是文化领域的投机商人罢了。

对于文化,认知、学习其实反倒是次要的;真正要去做的是理解和融会贯通,同时提出新时代的主张。从董仲舒、周敦颐、朱熹到王阳明,都根据当时的社会实际提出时代性的解读(当然,很多早已落后时代)。那么现在呢?依然可以,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自信去做新的主张。大道至简,提炼好中国文化当中的核心,那么在核心之下,就可以千变万化,从核心层到产业层全面拉动。当然,这其中也有很多中国智慧,可以让我们更好去看待问题、认识自己。篇幅所限,这里没法太多展开。

简单说,我们就是要去打造中国的新时尚。


上一篇:低智商社会,如何做一股清流?

下一篇:谈一谈中国文化的核心思想

在线咨询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前咨询专员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服务专员

在线咨询

免费通话

24小时免费咨询

请输入您的联系电话,座机请加区号

免费通话

微信扫一扫

微信联系
返回顶部